门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跟我诉苦:总被忽高忽低的血压搞得心慌慌,生气后飙升,劳累后又头晕,身体像坐过山车一样难受。
在中医上讲,这烦人的 “血压过山车”,其实根源在于肝阳上亢、脾肾两虚: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血运行,它 “乱” 了,气血上冲就会血压升高;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藏精,脾肾 “虚” 了,气血不足、阴液亏虚,就没法制约过旺的阳气。
这几个器官一失调,血压自然稳不住,人也容易头晕、乏力、没精神。
今天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方子 —— 平肝稳脉方,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补气养血的经典组方,源自临床经验改良,堪称高血压调理的 “基础方”,尤其适合肝阳上亢、脾肾两虚的人群。
平肝稳脉方基础方:天麻、杜仲、黄芪、丹参、茯苓。
天麻 —— 平肝息风止眩
药性:性平味甘,归肝经,《本草纲目》称其 “治风虚眩晕头痛”。
作用:能平息上亢的肝阳,缓解头晕头胀、耳鸣目眩,像给躁动的气血装个 “稳压器”,尤其适合情绪激动后血压骤升者。
杜仲 —— 补肾强腰降压
药性:性温味甘,归肝、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 “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
作用: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固下焦阳气,缓解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杜仲胶可辅助调节血压。
黄芪 —— 补气升阳行血
药性: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本草汇言》记载其 “补诸虚不足,益元气”。
作用:补足推动气血的动力,改善气虚导致的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让血液运行更顺畅,避免瘀滞升压。
丹参 —— 活血通络安神
药性: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本草纲目》称其 “活血,通心包络”。
作用:疏通血管瘀滞,改善胸闷胸痛、肢体麻木,预防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同时能安神助眠,避免失眠加重血压波动。
茯苓 —— 健脾渗湿宁心
药性: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 “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
作用:健脾祛湿,防止痰湿阻滞气血,还能宁心安神,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烦躁、失眠,让心神安定血压稳。
平肝稳脉方的 “加减智慧”—— 随证变通
▶ 血压波动伴肝火旺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
加菊花 + 栀子 (即清肝降压方):菊花清泻肝火,栀子清热除烦,缓解高血压典型 “上火” 症状。
▶ 血压不稳伴阴虚明显(手足心热、头晕耳鸣)
加枸杞 + 白芍(即滋阴平肝方):枸杞滋补肝肾,白芍柔肝养阴,改善阴液不足不能制阳的问题。
▶ 血压难控伴痰湿较重(头重如裹、舌苔厚腻)
加半夏+ 白术 (即化痰降压方):半夏燥湿化痰,白术健脾祛湿,化解阻滞血管的痰湿浊邪。
写在最后:
需提醒的是,此方虽好,但需辨证施治。临床上,很多患者可能不止一种证型,会存在多种证型并存的情况,以及每人体质情况不同,所以用方需辨证加减,切勿盲目套用,当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理。
倍享策略-炒股资金配资-在线配资平台-a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