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俄军6波导弹轰炸直接撕碎8860名乌军生命,而乌军内部崩溃更触目惊心——仅上半年就有10.7万逃兵登记在册,前线征兵处甚至开始招募60岁老人。双方刚移交完6000多具士兵遗体,转头就向对方首都发射导弹。 当特朗普的爱国者导弹贴着欧盟付款单运抵基辅,朝鲜3万士兵正奔赴前线的消息传来,这场战争早已变成列强角斗的修罗场。
7月5日到11日,俄军连续发动6次集群打击,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 6枚单价超千万美元的导弹精准砸向乌军征兵中心、燃料仓库和军工企业,单周造成乌军8860人死亡。 作为回应,乌军无人机群在7月12日夜间突袭俄罗斯境内炼油厂,距前线1000公里的Kstovo炼油厂燃起冲天大火。
前线部队报告称,部分连队缺编率超过40%,政府被迫征召60岁以上男性填补战壕。 而俄军凭借人口优势持续推进征兵,2025年计划招募45万新兵,仅上半年就新增21万合同兵。 在顿涅茨克战场,俄军用温压火箭炮实施“火海战术”,日均消耗炮弹4万发,是乌军补给量的5倍。
特朗普一面承诺向乌提供爱国者导弹,一面要求欧盟承担费用。 这套“美出武器、欧付账单”的模式引发德国公开质疑远程武器可能引发战争升级。乌军实际获得的常是美军淘汰装备——美国《法律事务》网站揭露,绝大部分对乌军援实际用于补贴国内31个州的军工企业。
联合国报告显示,2025年6月俄军空袭创下三年来最血腥纪录。 537枚导弹和无人机覆盖乌克兰16个州,造成232名平民死亡、1343人受伤。 其中基辅地铁站遭袭时,坍塌的混凝土下埋着刚结束购物的主妇和放学的儿童。 而俄方控制的赫尔松地区,居民被强制要求换取俄罗斯护照才能获得水电供应。
就在7月14日双方移交战俘当天,基辅与莫斯科同时拉响空袭警报。 乌安全局宣布在基辅击毙两名俄情报人员,他们三天前刺杀了乌克兰安全局上校;俄军则用110架无人机报复性袭击乌克兰多地。 这种“移交遗体时互掷导弹”的荒诞场景,成为战争伦理崩塌的最佳注脚。
在哈尔科夫州被集束弹药污染的农田里,当地农民指着田埂上未爆的子弹向记者比划:“孩子们都知道要绕开红色标记区域,但放羊时总有意外。 ”这些每平方公里散布400枚以上的致命钢珠,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收割生命。 而此刻,3万朝鲜士兵正跨过边境——他们脚下的土地,还埋着去年乌军布设的反坦克地雷。
倍享策略-炒股资金配资-在线配资平台-a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