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近日,深圳发布科技创新“容错”新规,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有了系统化可操作的制度保障,科研人员能够轻装跃进。事实上,科技创新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往往面临着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重重考验,失败与挫折如影随形,是不可避免的“成长的烦恼”。
从科技创新“容错”新规试行,到“沙盒监管”激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潜能;从“园区贷”“跨越贷”“腾飞贷”为初创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局,再到“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科技板”陪伴科创企业长跑……深圳持续在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之间探索平衡之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优惠叠加,而是通过制度性、系统性的规则创新,让科研人员安心、金融资本定心,让创新的种子在这片热土枝繁叶茂。
●监管与创新:
护航创新 守住底线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监管不应是束缚创新的“紧箍咒”,而应成为创新的“护航员”。
此次深圳“容错”机制的搭建,既是制度的创新,也是创新生态的完善。随着创新进入“深水区”,通过容错机制将创新风险从个体承担转向社会共担的转变,制度释放的安全感,增加了科研人员、科学家敢闯敢试的勇气。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在确定性的领域可以以成败论英雄,在不确定性的领域,失败的项目中也有英雄,只要善于总结。
展开剩余71%科技创新本质上是向未知领域的探险。深圳正努力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新兴行业领域量身定制“沙盒监管”。在今年发布的2025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中提出,将面向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制定“沙盒监管”规则,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入盒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措施,让入盒企业毫无保留地全力测试创新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心无旁骛地投身创新事业,尽情释放创新潜能。
“‘沙盒监管’源自金融领域,深圳将其引入到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是监管创新的又一次积极探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表示,沙盒监管适用于一些可产生“破坏性创新”的前沿领域,在可监控范围内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的模拟运行、动态监管,即使出现偏误,风险和破坏性也是可控的。“相当于在监管和企业自主性创新之间,打造了一个非常平衡的柔性管理制度,既避免强监管框死创新,又守住了伦理和安全底线。”
●时间与效益:
培育种子 结出硕果
“通过园区,我们3个工作日就获批了500万元的‘园区贷’额度,这样的效率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难以想象。”以智能视觉为核心技术的深圳市拓阔科技有限公司,是星河WORLD双子塔园区的入驻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曾漾曦所说的园区贷,正是深圳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做出的探索,以园区为对接纽带,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解决企业“贷不到”和银行“不敢贷”等问题。今年上半年,深圳科技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
在深圳,金融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翅膀。深圳市财政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深圳市设立千亿级政府投资基金,实缴出资超过1500亿元,批次设立13支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设立子基金300余支,以真金白银打造政府投资基金群。
“耐心”的投入,让科技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支持了8000多个产业项目,超1500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近600家企业成功上市。
如果说“耐心资本”是“长期陪跑者”,那么“大胆资本”便是“产业突破者”。
2024年,深圳在全国首提“大胆资本”。今年3月11日,《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发布,提出优化提升深圳市政府性投资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领发展“大胆资本”。有创投人士坦言:这是让行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有益尝试。
从数据上看,2024年,深圳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支,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设立规模达50亿元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截至2024年底撬动新增贷款约2643亿元。在深圳,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链条已经练就。
2025年深圳脚步不停,继续推出多项“大胆资本”。例如南山在3月发布《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对经过认定的重点产业、初创企业给予领投支持,基金内单个项目最高100%允许亏损。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许云飞表示,将对政府投资基金和国资创投机构的考核机制进行优化,探索建立尽职免责相关制度,不以单一项目的亏损或未达考核标准对投资行为全盘否定,助力投资机构更有底气、更加大胆地进行长期投资,让企业在攻克关键技术、拓展市场的关键时期,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发布于:广东省倍享策略-炒股资金配资-在线配资平台-a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