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家福!老话说,“湿生百病”,当体内湿气丛生,湿在哪,哪里就会有病!五脏有湿,症状各有不同,治疗时不能只一味的使用化湿药,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不同脏腑有湿,具体该如何除湿。
首先就是脾胃有湿,当湿气困脾,就会拖累脾运,而运化无力,就会导致水湿停滞不化,加重湿气,这时患者会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不适,一看舌头,舌苔通常是白腻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的健脾祛湿了,不然等湿气久聚化痰,很容易堆积在胃肠刺激息肉病发。
可以用白术、山药来健脾养脾,能促进脾运,从源头阻止新湿形成。接下来用扁豆、薏苡仁来化湿,能清除脾胃多余的湿邪。砂仁芳香化湿,以它入药,可以增强化湿除湿的力度,还能和胃降逆,缓解中焦湿重导致的恶心呕吐。最后的甘草能调和诸药,使整方的药效可以发挥到最好。
如果是肺络有湿,湿气会导致肺脏的宣降功能失常,这时水湿无法及时的代谢出去,就会逐渐积聚成痰,患者一般会有痰多的症状,同时还常感气短、咳喘等不适,如果不及时的去清肺,痰湿积聚容易刺激结节病发。
针对这个情况,在用药时,可以用陈皮、半夏化痰除湿,加味杏仁能起到止咳平喘的功效,接下来的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以它入药,能更有针对性的清除肺络的痰湿,同时还能改善咳嗽不止的症状。
如果湿邪蒙蔽心窍,心阳就会被压制,这时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心失所养,时间久了,像是心悸、心慌、胸闷等不适,就会越来越频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温心阳、祛湿邪,可以用茯苓来渗湿利水,将多余的湿气通过小便排出,接下来加味桂枝来温通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只要气行有力,水湿也能被快速化散,而心阳充盈,多余的水液也能被尽快蒸发掉。
如果湿邪困于肾脏,肾主水的代谢功能就会失常,这时湿气泛于肌肤,就会有频繁水肿的现象,同时患者也会常感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这时可以用一些温阳利水的中药来调理,比如可以用附子来温肾阳,达到行气化水,蒸发水湿的效果,加味茯苓能渗湿利水,引导多余的湿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加味生姜,可以增强附子温阳的效果,同时还能解附子的毒性,最后用芍药来利小便,加速湿气排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附子药性燥烈伤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随时留言给我!
倍享策略-炒股资金配资-在线配资平台-a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