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授予十位大将军衔。
在后来的时代,关于十位杰出将军的探讨及相关历史论述层出不穷。其中,陈赓将军的排名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不解地提出:“陈赓同志入党时间早于众多元帅,且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战功赫赫,为何他的排名仅第四,而非位居第二?”
众多历史发烧友对十位开国大将产生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疑问:在这十位大将军中,是否有人或数人具备足以震慑开国时的57位上将的能力?
一、开国第一上将
1955年,共55位同志荣获上将军衔。随后数年间,再有两位同志补获上将之衔。
严格而言,开国上将的总数达到了57位。
欲探求谁可胜任“镇守”57位开国上将之重任,不妨深入探寻“开国第一上将”萧克的生平事迹。
红军时期,萧克职位颇高。
1934年7月,萧克荣升为红六军团的最高指挥官,其职位与资历,均已达到大将级别。需知,在红军的辉煌岁月里,林彪与彭德怀两位元帅均曾长期执掌军团长之重任。
随着抗战的爆发,萧克被任命为120师的副师长。在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中,独有萧克晋升为上将,而其他几位副师长则均在1955年荣获了元帅的崇高荣誉。
就其职位而言,萧克的地位举足轻重,几乎具备了将军的资格。实际上,在大规模授衔活动开展之前,他无疑是众望所归的热门人选。
因此,若欲赢得所有上将的尊敬与服从,便务必首先赢得萧克上将的信任与认可。
二、大将难“镇”上将
在十大将之中,罗瑞卿与谭政长期深耕政工领域,因而,相较于军事主官们,他们的战功显得不那么耀眼。面对许世友、杨得志等战功显赫的上将,他们似乎难以与之匹敌。
徐海东同志荣获大将军衔,其功勋卓著,尤其在红军时期,战功赫赫。在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之际,他毅然决然地倾尽所有军费,以支援中央红军。毛主席赞誉他为挽救红军的杰出功臣,这一历史功绩,我党永志不忘。
由于屡次遭受重伤,徐海东自1940年起,便基本淡出了军队的行列。
总体而论,徐海东的整体战功相较于部分上将确实略显逊色。
1955年,闻悉中央军委即将将自己授予大将殊荣,徐海东却婉言拒绝了这一荣誉。
休养期间的徐海东面露感动,感慨地说:“我错过了抗战的大半时光,解放战争全程未曾参与,我的战功实在不足以被封为大将。”
旁边的工作人员劝解道:“首长,您切莫如此自谦,您的丰功伟绩当之无愧于大将军的荣衔。”
在即将授衔的关键时刻,徐海东向中央呈递了一封信件,在信中,他坦诚指出,王震等同志的战功显赫,甚至超越了自身,因此他深感自己不配获得大将军衔。
鉴于徐海东缺席了整个解放战争,他的战功相较于他人显得并不十分显赫。因此,自然而然地,徐海东在上将们面前难以展现出足够的威望。
许光达同志荣膺大将军衔,其背后原因颇为复杂。单从战功而言,许光达似乎未能完全达到大将的评定标准。然而,在建国之后,他出任装甲兵司令员一职,这一职务在苏联军衔体系中被定位为大将。加之中央的明确指示,红二方面军亟需涌现一位大将,而许光达无疑是最佳人选。
与萧克上将相较。
在红军年代,萧克于1932年担任军长之职,而同期许光达仅是师长。转至抗战时期,萧克官至副师长,许光达则升任旅长。
因而,许光达欲使上将们敬畏有加,实属难能可贵。
张云逸同志在我党历史上资历深厚,与朱德元帅相媲美,然而,他的短板在于战功相对较少。在解放战争期间,张云逸将军多半致力于后勤事务,故而,他在军中上将对他的领导地位亦难以产生足够的敬畏。
1933年,王树声担纲徐向前的得力助手。彼时,他担任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一职,其级别与红军时代萧克的地位相仿。
然而,在抗战与解放战争年代,王树声长期驻守地方军区,担任司令一职。相较之下,他的战功似乎难以与上将们相比肩。
须知,诸如许世友、杨得志等杰出上将,他们曾指挥过众多经典战役。以许世友上将为例,他独立领军,成功打造了胶东军区,而他指挥的济南战役更是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三、哪些大将能“镇住”开国上将?
萧劲光大将的资历与职务均颇显显赫,早在1931年,他便已担纲红五军团的政治委员一职。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萧劲光肩负重任,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一职,深受毛主席的深切信赖,被誉为我军中的一员杰出战将。
在解放战争年代,萧劲光担任东野第一兵团司令一职,被誉为四野中数一数二的名将,其卓越的战功举世瞩目。
建国后,萧劲光任海军司令。
显而易见,在十位将领之中,萧劲光无论从资历、职位抑或战功,均位居前列。
不妨对萧劲光与萧克作一比较。萧劲光身为军团级的高级将领,其任职时间较萧克为早。在抗战年代,二人的军衔级别相去不远。
许多上将曾是他老部下。
因此,众多历史学者普遍认为,从整体来看,萧劲光大将堪称能够稳固地驾驭众多上将的地位。
黄克诚将军在军中担纲政委一职已久,尽管其职位显赫,但亲自指挥的战役数量有限。因此,他欲以威严“震慑”众上将,实非易事。
陈赓将军于1922年毅然投身我党怀抱。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他担任八路军首屈一指的劲旅——386旅的旅长,肩负着捍卫民族尊严的重任。
在解放战争期间,尽管陈赓担任着兵团司令员的职务,但陈赓兵团实则更像是军委直接掌控的战略部队。此外,陈赓的战功亦远超众多上将。
总体而言,陈赓堪称一位足以震慑众多上将的杰出人物。
无疑,若论能令57位上将心悦诚服的大将,非粟裕将军莫属。
须知,在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之际,刘少奇等同志曾积极提议,应授予粟裕同志元帅军衔。鉴于粟裕同志具备元帅的充分条件,他无疑是能够妥当驾驭上将们的。
在57位上将中,将近半数曾是粟裕的昔日部属。尤为关键的是,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的职务显赫,所立战功卓著。若论及解放战争的战绩,粟裕与林彪堪称旗鼓相当。在国民党军队中,超过一半的精锐力量都曾败落于粟裕的麾下。
粟裕虽非华野司令员的正式身份,实则这位副司令员的地位与司令员相差无几。毛主席曾亲自下达指令,指定粟裕接任华野司令一职。若非粟裕本人婉拒,他担任华野司令员的职位几乎板上钉钉。
鉴于粟裕与野战军司令员相当的身份地位,加之他在解放战争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众上将们自是对粟裕心悦诚服。
倍享策略-炒股资金配资-在线配资平台-a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