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在俄乌战场的作用与解放军的不同需求
在俄乌冲突中,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大量依赖中国的大疆无人机,或者从中国进口无人机零部件。据乌克兰国防部数据,2024年乌克兰生产了超过120万架无人机,其中大约96%使用的是从国外进口的零部件,其中90%以上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换句话说,乌克兰生产的这些无人机中,超过100万架是由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组装而成。
具体来说,乌克兰从中国进口的无人机零部件超过1000吨,这还仅仅是零部件的数量,不包括整机。而俄罗斯也面临类似情况,依赖中国提供的零部件来组装无人机。比如,俄军使用的非洲菊无人机(Gerbera无人机)便是中国制造的机身、发动机和相关组件组装而成。
展开剩余79%这些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乌克兰报告,在2024年,约70%的战果是通过无人机获得的。这些小型无人机,特别是由中国生产的零部件组装的无人机,已成为俄乌战场上非常高效的武器,堪称“战争之王”。
解放军为何没有使用大疆无人机?
尽管中国的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解放军却没有普遍装备大疆等公司生产的无人机。这个现象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大疆这类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并不满足中国军队的需求。乌克兰和俄罗斯采购中国无人机的原因,其实是他们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更好的选择。两国在军事领域的“暴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型无人机更好”,因为大型无人机在航程和挂载能力上都更为出色,能够打击更远的目标,或者携带更多的爆炸物。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中国为了保持中立,逐渐限制了大型无人机的出口。
在2024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新的无人机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包括16千瓦以上的无人机发动机、5公里探测距离的高精度合成孔径雷达、以及能够在极端温度下工作的无人机等技术的出口。这些限制,意味着俄乌双方无法获得能够在战场上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高级无人机,而这些高级技术在解放军手里早已成为常规装备。
解放军的军用无人机
解放军之所以不使用这些民用级别的无人机,是因为他们有更先进的军事技术。以“能够在55摄氏度高温中持续工作的无人机”为例,这种无人机能够抵抗高温环境,防止被激光武器击毁。在现代军事对抗中,激光武器是对付无人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无人机能承受较长时间的高温,那就能有效防止被小功率激光摧毁,这使得普通的民用无人机在军事战场上显得相形见绌。
此外,解放军的作战方式与俄乌战争有所不同。俄乌双方的战争形式,更多依赖轻步兵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战斗,而无人机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快速打击敌军的有效工具。相比之下,解放军的作战模式更倾向于现代化和信息化,通过空军、火箭军等高科技手段在远程打击中占据优势。解放军尽量避免士兵与敌方近距离接触,因此对无人机的需求相对较少。
总结
尽管中国的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解放军选择不装备大疆等民用无人机,主要是因为这些无人机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解放军拥有更强大的军用无人机,这些高性能的无人机能够适应更为严苛的战场环境和需求。同时,解放军的现代化作战方式,也使得他们不需要过度依赖无人机进行近距离作战。
发布于:天津市倍享策略-炒股资金配资-在线配资平台-a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